主页 > 生活 > 正文

​杵怎么读_字源演变详细释义古籍释义说文解字

2023-06-18 06:38 来源:促记网 点击:

杵怎么读_字源演变详细释义古籍释义说文解字

杵怎么读_字源演变详细释义古籍释义说文解字

基本信息编辑

中文名

释义

舂米或捶衣的木棒;用长形的东西戮

拼音

chǔ

同音字

楚、储

组词

杵土、杵头

偏旁部首

笔画顺序

横、竖、撇、点、撇 、横、横、竖

笔画数

8笔

结构

左右结构

杵编辑

汉语汉字

“杵”,现代汉语规范二级字,普通话读音为chǔ,最早见于秦系简牍时代,在六书中属于形声字。“杵”的基本含义为舂米的棒槌,如杵臼、杵臼交;引申含义为用长形的东西戮,如杵了他一拳[4]。

在日常使用中,“杵”也常做动词,表示捶衣用的短木棒,如杵砧、杵声[4]。

目录

1字源演变2详细释义3古籍释义康熙字典

说文解字4字形书法字形对比书写演示

书法欣赏5音韵汇集韵书集成中古音系

方言汇集

字源演变

编辑

“杵”,初见于秦系简牍时代,从木,篆书形体像棵树,表示杵是一种木棒;从午,午是杵的初文,其金文形体像杵。后来又在《说文》中发现,“杵”字简体版的楷书从《说文》演变而来。“杵”的字源演变图如下[5][4]:

杵怎么读_字源演变详细释义古籍释义说文解字

杵的字源演变

杵怎么读_字源演变详细释义古籍释义说文解字

杵的字源演变

详细释义

编辑

拼音

词性

释义

英文

例词

例句

chǔ

名词

舂米的棒槌

pestle

杵臼交、杵臼

断木为杵,掘地为臼。——《易·系辞》传

捶衣用的短木棒

battling stick

杵砧、杵声

筑墙、筑堤时,用来填实泥土的棒槌

trip-hammer

杵声、杵木

杵以梧。——《礼记·杂记》

古代的一种棒形兵器。形如杵

pestle-like weapon

动词

捣,砸

pestle

傲童不讴歌,舂筑者不相杵。——《新书》

用长形的东西戳

poke

用指头杵他一下

参考资料[4]

古籍释义

编辑

康熙字典

【唐韵】【韵会】昌与切【集韵】【正韵】敞吕切,音处。【说文】舂杵也。【易·繫辞】断木爲杵,掘地爲臼。杵臼之利,万民以济。【礼·杂记】杵以梧。【注】所以擣也。

又砧杵,槌衣具。【储光羲·田家杂兴诗】秋山响砧杵。

又【前汉·天文志】彗星曰天杵[4]。

说文解字

舂杵也。从木午声。昌与切[4]。

说文解字注

(杵)舂杵也。舂、擣粟也。其器曰杵。繫辞曰。木爲杵。掘地爲臼。臼杵之利。万民以济。从木。午声。昌与切。五部[4]。

字形书法

编辑

字形对比

杵怎么读_字源演变详细释义古籍释义说文解字

中国大陆

杵怎么读_字源演变详细释义古籍释义说文解字

中国台湾

杵怎么读_字源演变详细释义古籍释义说文解字

中国香港

杵怎么读_字源演变详细释义古籍释义说文解字

日本

杵怎么读_字源演变详细释义古籍释义说文解字

韩国

参考资料[4]

书写演示

杵怎么读_字源演变详细释义古籍释义说文解字

1

杵怎么读_字源演变详细释义古籍释义说文解字

2

杵怎么读_字源演变详细释义古籍释义说文解字

3

杵怎么读_字源演变详细释义古籍释义说文解字

4

杵怎么读_字源演变详细释义古籍释义说文解字

5

杵怎么读_字源演变详细释义古籍释义说文解字

6

杵怎么读_字源演变详细释义古籍释义说文解字

7

杵怎么读_字源演变详细释义古籍释义说文解字

8

 参考资料[6]

书法欣赏

杵怎么读_字源演变详细释义古籍释义说文解字

刘湘峰-《品翰堂杯精选作品集之一》-楷书

杵怎么读_字源演变详细释义古籍释义说文解字

余冰倩-《品翰堂杯第四届作品选之二》-行书

杵怎么读_字源演变详细释义古籍释义说文解字

吴志淳-《书法大字典》-草书

杵怎么读_字源演变详细释义古籍释义说文解字

简帛-《简帛书法字典》-隶书

杵怎么读_字源演变详细释义古籍释义说文解字

篆刻字典-《中国篆刻大字典》-篆书

参考资料[7]

音韵汇集

编辑

韵书集成

字形

韵书

声调

韵目

字母

声类

开合

等第

清浊

反切

拟音

广韵

次清

昌与切

tɕʰjo

集韵

次清

敞吕切

ʨʰiɔ

韵略

敞吕切

增韵

敞吕切

中原

上声

鱼模

穿

次清

ʈʂʼiu

中州

上声

鱼模

昌汝切

洪武

穿

次清

敞吕切

tʃ‘

参考资料[8]

中古音系

时代

声韵系统名称

韵部

声调

声母

韵母

jo

jo

南北朝

齐梁陈北周隋

jwo

隋唐

拟音/高本汉系统

tɕʰ

i̯wo

隋唐

拟音/王力系统

tɕʰ

ǐo

隋唐

拟音/董同龢系统

tɕʰ

jo

隋唐

拟音/周法高系统

tɕʰ

io

隋唐

拟音/李方桂系统

tśh

jwo

隋唐

拟音/陈新雄系统

tɕʰ

ǐo

参考资料[9]

方言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