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社会 > 正文

​徐志摩启事二则

2023-11-11 00:38 来源:促记网 点击:

徐志摩启事二则

从 1924 年 10 月到 1926 年 6 月,徐志摩曾一度执教于北京大学英国文学系。关于徐志摩这一短期的教学经历,论者多语焉不详。

1924 年 10 月 6 日,北京大学本科正式上课。据同日《北京大学日刊》第 1536 号所载《英文学系课程指导书》,1924 — 1925 年度,徐志摩在北京大学英国文学系开设了四门课程,其中三门必修课,一门选修课:" 英汉对译(二)",四年级必修。这门课程无指定用书。1924 年 11 月 6 日,《北京大学日刊》刊登《徐志摩启事》,发布了一组英文材料,标明 " 下星期,四年级汉译练习 "。" 维多利亚时代(Victorian)文学 ",三、四年级必修,指定用书为 G. K. Chesterton(切斯特顿)的 Victorian Literature(《维多利亚文学》)。

" 英国现代文学 ",三、四年级必修。这门课程内容为 " 研究英国现时代代表作家之著作及其影响 ",分三期讲授,张歆海、陈源分别主讲第二期 " 萧伯讷(Shaw)"、第三期 " 威尔思(Wells)";徐志摩主讲第一期 " 哈第(Hardy)",指定用书为 Tess of the D ’ Urbervilles(《德伯家的苔丝》)、Jude the Obscure(《无名的裘德》)、Collected Poems(《诗集》)等。

" 文学评衡 ",三、四年级选修。这门课程内容为 " 读英美各家评衡文字,研究文学评衡之原理及方法 ",指定用书为 English Critical Essays( X IX Century)(《英国评论文集(十九世纪)》)、Shakespeare Criticism(《莎士比亚评论》),"Both in the World's Classics"(两种皆收入 " 世界经典 " 书系)。

收到 " 文学评衡 " 课程用书后,徐志摩在《北京大学日刊》1924 年 12 月 2 日第 1583 号上刊登了一则题为《英文系三四年级文学评论班用书》的启事,请学生到指定地点 " 拿钱来取 ":

英文系三四年级文学评论班用书

(1)English Critical Essays

(2)Shakespeare Criticism

已到(各十八册),每册一元,星一上午十时在三层楼教员休息室发卖,曾经签名定要诸君盼各拿钱来取。

徐志摩

1924 年,徐志摩在北京与陆小曼相识,两人很快陷入热恋,一时间闹得满城风雨。1925 年 2 月中旬,徐志摩 " 因事请假,其所授之英文系三四年级‘维多利亚时代文学’及‘文学评衡’由张欣(歆)海先生代授,四年级之‘英汉对译’由胡适之先生代授,均自下星期起开始代授 "(《注册部布告》,《北京大学日刊》1925 年 2 月 20 日第 1627 号)。3 月初,饱受舆论压力的徐志摩,借赴泰戈尔之约的机会,漫游欧洲。7 月下旬,回国。10 月初,应邀接手主编《晨报副刊》。11 月 18 日起,因胡适告假出京,暂时代其讲授英国文学系三、四年级 " 小说(三)" 和四年级 " 英汉对译(二)" 两门课程(《注册部布告》,《北京大学日刊》1925 年 11 月 17 日第 1808 号)。1926 年上半年,主讲英国文学系一、二、三、四年级 " 诗(一)"、三、四年级 " 诗(二)" 和四年级 " 英汉对译(二)"(《注册部布告》,《北京大学日刊》1926 年 4 月 14 日第 1881 号)。7 月 1 日,北京大学放暑假。8 月 14 日,徐志摩与陆小曼订婚。10 月 3 日,与陆小曼在北海公园举行婚礼。不久,夫妇俩离京南下。12 日,抵上海。由于南下匆促,来不及与在京亲戚朋友一一道别,徐志摩特地写了一则启事,向 " 戚友 " 申谢并致歉。这则启事刊登在北京《晨报》1926 年 10 月 12 日第 2715 号第 1 版(头条),全文如下(标点符号系笔者所加):

志摩婚事,承诸戚友嘉贶惠临,荣宠非常。比以南去省亲,匆遽成行,未及趋谢告别,至深罪歉,尚希 亮宥。

徐志摩谨白

抵达上海的第二天,徐志摩在《晨报副刊》第 1456 号上也刊登了一则《志摩启事》,说他 " 告假回老家去几时 ",《晨报副刊》的编辑 " 自本月初起请瞿菊农先生担任 "。说是 " 去几时 ",实际上辞去了《晨报副刊》主编职务,并辞掉了北京大学教职。徐志摩再度执教于北京大学英国文学系,则是在近五年以后,即他罹难的那一年。

新发现的两则启事,循例均可收入《徐志摩全集》。

作者:陈建军

文:陈建军 图:陈建军 编辑:谢娟 责任编辑:舒 明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