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社会 > 正文

​开国大典上,年仅34岁的他,为什么会被毛主席安排到自己身后?

2023-11-21 06:43 来源:促记网 点击:

开国大典上,年仅34岁的他,为什么会被毛主席安排到自己身后?

1949年10月1日下午3点,是一个令所有中国人永远难忘的时刻。就是这个时候,站在天安门城楼上的毛主席对着全世界发出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这一历史性的时刻被相机永久记录了下来,在之后的很多年里,毛主席站在麦克风前宣告的经典画面被无数人民悬挂在家中。

仔细端详这幅画面会发现,当时与毛主席一同站在天安门城楼上的都是举足轻重的中央领导人,比如深受人们喜爱的周恩来总理、战功卓越的朱德总司令……或者是为了新中国的成立,做出过巨大贡献的人。但是在这些人中间,还有一位带着帽子的年轻人格外惹人注意。

这位年轻人看起来不过三四十岁,站在一群将帅中间很是醒目。相信很多人都会觉得奇怪,这样一个年轻人究竟有什么本事,居然能站在毛主席身后?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位年轻人之所以能站到毛主席身后,还是出自主席的安排。那么这位年轻人究竟是谁,为什么会被毛主席安排站到自己身后?

其实这位年轻人名为赛福鼎·艾则孜,是当时的新疆代表。1915年出生的赛福鼎有着一个颇为富裕的家庭,在父亲创办的学校接受启蒙教育。也因此,受到良好教育的赛福鼎有着极为开阔的眼界,加上受到进步思想的影响,还积极参加进步运动。1935年,赛福鼎到苏联留学,期间接受到了马列主义的熏陶,共产主义思想有了深刻了解。

赛福鼎·艾则孜

毕业回国后的赛福鼎在新疆的一所公立学校任教,期间大力推行新式教育,培养了不少优秀人才。在他参加工作前期,当时新疆执政的军阀盛世才正是推行亲苏亲共的政策,在新疆广泛宣传共产主义思想。赛福鼎借此机会与一大批优秀的共产党员建立了深厚友谊,也进一步明白,只有走共产主义道路才能实现救国的梦想。

但是随着盛世才投靠蒋介石,新疆的共产党员陷入到了艰难处境当中。赛福鼎也因此亲近共产党而遭受打压。抗日战争爆发后,赛福鼎遭到反动势力的敌视,将他逮捕。在狱中,赛福鼎依旧英勇不屈,后来在群众的抗议下,被成功释放。

经历过打压和牢狱之灾的赛福鼎并没有退缩,反而越来越坚定,1944年,赛福鼎参加了有名的“三区革命”,对国民党的反动统治进行坚决反对。之后,因为他立场坚定,加上文化水平比较高、工作能力又比较强,他还负责组织新疆地区的革命宣传工作。

1949年,毛主席准备召开首届政治协商会议,很多民主团体都收到了前往北京的邀请。新疆代表也收到了邀请,但当时新疆代表团的名单中,并没有赛福鼎的名字。可以说,赛福鼎能够前往北京,源自于一场悲惨的意外。

1949年8月,借道苏联的新疆代表团因天气原因,导致飞机失事,机上17人全部罹难。当时全国政协会议即将召开,新疆代表团能不能出席,关系很是重大。为保证新疆代表团能及时出席会议,经过商议,最后由年仅34岁的赛福鼎另组一个代表团,前往北京参会。

代表团的不幸遇难让赛福鼎悲痛万分,但是他也知道,当务之急是赶赴北京参会。于是强忍悲痛的赛福鼎很快组建了新的代表团,先坐飞机,再转乘火车,终于在9月15日赶到了北京。

由于新疆第一个代表团成员全部遇难,对于赛福鼎等人的平安到来,毛主席等中央领导人对他们表达了热烈的欢迎和关怀,不但安排为他们接风洗尘,还在18日正式接见代表团。

据后来赛福鼎回忆,在会客厅中,毛主席先是对第一个代表团成员的不幸遇难表达了沉痛的哀悼,然后才让大家落座商谈。之后毛主席大力称赞了赛福鼎等人的革命热情,还说:“请你们来参加这次会议,就是希望大家能一起商讨国家大事,团结各民族同胞建设新中国。”

这次见面,赛福鼎被毛主席的气度和风采折服,他不禁对毛主席说:“能够参加全国首次政协会议,是党中央对我们新疆的巨大关怀,我作为新疆人民的代表,为此感到无比荣耀。”

1949年9月21日,在中南海举行的全国政协会议上,赛福鼎代表新疆人民登台发言,他表达了新疆人民对于解放的无比渴望,还表示了要服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决心。赛福鼎的发言赢得了台下一片掌声。毛主席对他的发言也表示了赞许。

大会期间,赛福鼎还向毛主席献上了维族的长袍和花帽,以此表达新疆各族人民坚决维护国家统一、团结友爱的美好愿望。收到这份意义非凡的礼物,毛主席很高兴,当场就穿戴起来,以此表达对新疆人民的尊重。

赛福鼎的献礼并不是提前安排好的议程,但他的这一举动却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全场代表们更是起立鼓掌,掌声久久不息。

1949年10月1日下午,举世瞩目的开国大典隆重举行,毛主席和周总理等国家领导人一起登上了天安门城楼。当时的赛福鼎按照安排,站在城楼的西头。但是毛主席一眼就看见了他,还亲切招呼他:“你过来!”

赛福鼎以为主席是有话要对自己说,急忙过去。见他过来,毛主席便拉着他的手,朝着观礼台正中走去,还亲自将他安排到了自己身后。对于毛主席这一安排,赛福鼎受宠若惊,但同时也倍感光荣——这代表了毛主席对新疆各族人民的重视

当听到毛主席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赛福鼎与所有人一样,热血沸腾,眼含热泪。新中国的成立,是无数革命先驱用血铸就的。能够亲眼看到新中国的成立,还站到了毛主席的身后,不但是赛福鼎终生难忘的幸福时刻,更是新疆各族人民的巨大荣耀。

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此次参加开国大典,让赛福鼎感触很多,也让他由衷庆幸自己选择的道路。但他的心中一直都有一个遗憾,就是没有成为一名正式的共产党员。经过多番思考,10月15日,渴望成为一名共产党员的赛福鼎写下了入党申请书。

临行前,赛福鼎参加了毛主席举办的一场晚宴。晚宴上,始终牵挂着新疆的毛主席与赛福鼎谈话,对新疆很多问题都提出了有效的建议。谈话到了尾声,赛福鼎鼓足勇气亲手将自己写下的申请书交到了毛主席的手中。接过申请书,毛主席认认真真地看了一遍,然后又紧紧握着赛福鼎的手,对他自愿入党的行为表示了欢迎。

第二天,周总理为新疆代表团送行时,将毛主席的批示带给了赛福鼎,并对他说:“你的入党申请书毛主席已经批准了。”看到这份批示,赛福鼎眼中有了泪花。他握着周总理的手,感激地说:“谢谢主席对我的信任。”

同年12月27日,赛福鼎同志光荣入党,成为新疆最早的党员。之后,赛福鼎多次感慨:“毛主席是我在共产主义奋斗道路上的引路人。”

返回新疆后,赛福鼎全身心投入到新疆的建设中,他动员新疆各族人民,筹集大量物资,全力支援进疆部队,为新疆的和平安定做出了巨大贡献。

新疆和平解放后,赛福鼎更是长期担任新疆党政军重要领导职务。在建设家乡问题上,赛福鼎更是义不容辞。为了让家乡更加富饶,他为此付出了极大的努力。生在新疆、长在新疆的赛福鼎对新疆的发展情况很了解,也知道新疆的优势和不足。

将这些结合起来后,他提出新疆不该照搬其他地方的建设经验,而是应该成立自己的自治政府。他将自己的想法写成系统的方案,然后递交给了中央。经过仔细阅读,毛主席对他提出的方案很是赞同,之后更是力排众议通过了新疆成立自治政府的方案。

赛福鼎也没有辜负主席对他的信任,他时常深入基层,以身作则。1952年,他亲自率队深入乡村开展土改试点工作;1958年,为响应领导干部下到基层当工人、农民的号召,他带头到新疆天龙钢铁厂当一名工人。为了更能体会到普通工人的艰辛,他更是和所有工友一样,每天到工人食堂排队打饭。

他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理念,每一刻都不敢忘怀。在民族团结统一问题上,他始终坚持如一,致力于新疆的经济建设。同时,他还大力发展新式教育,努力提高新疆人民受教育程度。

在他的建议下,中央党校开办了新疆班,并向苏联派出留学生,为建设新疆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他还提议建立飞行学校,为新疆培养了第一批少数民族飞行员。

在新疆的赛福鼎会经常和毛主席通书信。在信中,两人就像是亲密无间的朋友,从工作聊到生活,从政治聊到家人。

赛福鼎后来到北京处理事情,也多次前来拜访毛主席。每次毛主席都会亲切招待他。考虑到新疆人不吃猪肉的习惯,毛主席还撤下自己爱吃的红烧肉,陪着赛福鼎吃清真菜。

这只是毛主席对赛福鼎关怀中的一个小细节,但是却令赛福鼎深受感动。同时,也坚定了他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决心。

毛主席对赛福鼎的器重,还体现在出国访问上。众所周知,毛主席一生只有两次出国访问。但就是这仅有的两次,赛福鼎都被指定陪同。

1950年赛福鼎陪同毛主席访问苏联时,面对记者对于新疆前途的犀利提问,赛福鼎不卑不亢,坚定回答:“新疆不管过去,还是现在,或者将来,都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有句谚语说:不管狗如何狂吠,商队都将继续前进。我们也会这样继续走好我们的路。”

建国之初,新中国的处境十分艰难,与苏联的多次谈判,甚至发展成了争吵。为此,毛主席十分担忧。后来他想起赛福鼎曾在苏联留学,就派赛福鼎前去洽谈。接过任务的赛福鼎不负所望,不但表现出了卓越的外交才能,在短短几天时间里就让苏联答应了我方大部分要求,还在1951年2月14日正式签署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受到了毛主席和周总理的一致好评。

在7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赛福鼎顽强奋斗,不屈不挠,将毕生的精力都奉献给了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除此之外,赛福鼎在文化艺术上也有不小的成就。他对濒临失传的《十二木卡姆》进行了深入研究,发表了多篇专著和文章。还将许多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翻译成各民族文字出版。同时创作了大量文学作品,多部作品在全国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