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记网 > 杂谈 > 正文

​川军在抗战初被称为最糟糕的军队,后来为何又说“无川不成军”?

2023-12-11 01:03 来源:促记网 点击:

川军在抗战初被称为最糟糕的军队,后来为何又说“无川不成军”?

1931年9月18日夜里,一声巨响,沈阳柳条湖附近日本修筑的南满铁路被炸毁,而在爆炸现场躺着三具身穿中国军服的尸体,随即日本军队以遭到中国军队袭击为借口开始进攻东北军的北大营,当时北大营中有几千名中国士兵,营中武器弹药充足;而向大营进攻的日军只有区区几百人,面对人数上的差距,进攻的日军“叽哇”乱叫给自己壮胆,但让日本人没有想到的是这几千名东北军居然没有做任何抵抗,而是在丢下几百具东北军士兵尸体后全部溃逃;随后日军的军事行动进展得异常顺利,在后来不到半年的时间里轻松占领整个东北三省,三千四百万东北人民沦为亡国奴,开启了中国抗日战争的帷幕;

东北军装备/图片来源网络

日本不仅占领了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傀儡政权,还将张氏父子苦心经营的兵工厂、各种武器物资收入囊中,枪支、子弹、炮弹不计其数,作战飞机、坦克、火炮数量之多,性能之先进让满打满算只有两万余人的关东军狠狠地发了一笔,可谓是“鸟枪换炮”。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当时东北军集结于锦州,而日军居然驾驶着缴获而来的东北军飞机进行轰炸,张学良最后不顾劝告将军队撤出了东北,这就是被称为最不可思议的失败,日本蓄意制造的“九一八事变”。

九一八事变/图片来源网络

面对如此的惨败和当局的“不抵抗政策”,全国上下一片抗日救国的呼声,而蒋介石却坚持“攘外必先安”,发动了五次针对中国工农红军和中央苏区的围剿行动;到了1936年底,在西安,一心想打回东北老家的张学良与杨虎城一起发动兵谏,逼蒋抗日;在中共中央和周恩来等人的斡旋下,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合抗日”的主张,建立起了全民族的统一抗日战线,史称“西安事变”。

图片来源网络

随着“七七事变”的枪声,日军兵锋指向华北,企图鲸吞中国,极大地激起了全民族的抗日激情;在众多的抗日部队中,有一支发于地方军阀的部队,他们的家园未曾出现日军的一兵一卒,而他们却出现在抗日战争最艰苦卓绝的战役中;他们的家乡富饶美丽,人称“天府之国”,当地百姓节衣缩食支援抗战毫无怨言;他们衣衫褴褛、脚蹬草鞋,手中武器要么是膛线已磨平的汉阳造,要么是近似鸟枪的自制枪支,像火炮、迫击炮这样的重武器一个军都很少见,连军用水壶都是陶瓷或竹筒的,这支军队就是在整个抗战中以装备奇差,缺少给养著称,作战却勇猛无比,不惧牺牲,慷慨赴死的川军。

图片来源网络

七七事变”后,四川省主席刘湘就通电全国主动请缨抗战,并对全省做出了总动员,刘湘慷慨激昂,声明:“四川为国家后防要地,今后长期抗战,四川即应负长期支撑之巨责。四川竭力抗战,所有人力、物力,无一不可贡献国家……”。他认为凡我国人,必须历尽艰辛,从尸山血海中以求得最后之胜利!还与中共中央、桂系首领李宗仁、白崇禧签订了《川、桂、红协定》,四川全省各地纷纷响应,全省约有120个市县先后建立抗日救亡组织。

四川人民的抗日宣传/图片来源网络

在生死存亡之际,四川军人更是发出了宁愿战死,不愿苟活的口号,各路将领摒弃前嫌,放下成见,统兵14个师,组成两个集团军,分别是邓锡侯率领第二十二集团军,刘湘率领第二十三集团军开赴抗战前线。而一心想控制四川军阀的蒋介石却对川军施行“军队国家化”的政策,将出川抗战的川军拆解得七零八落,抗战中从四川招募的士兵很多补充到了中央军等国民革命军主力军队中,使得川军失去了相较于桂军、晋绥军的独立性,完全被蒋介石控制。

川军出川/图片来源网络

川军素有“双枪军”的称号,给人一种一手拿鸦片烟枪一手拿步枪的形象,被称为“中国最糟糕的军队”;身为第二战区司令长官的山西王阎锡山就讽刺川军“武器不好,作战不力,是不会打仗的叫花子部队”,但川军却以勇猛的作战改变了这一形象。

淞沪会战/图片来源网络

在淞沪战役中,川军第20军和第43军到达淞沪战场后,20军编入第19集团军序列,负责守卫日本军队主力主攻方向的大场以北蕰藻浜沿岸。但是当川军接到任务时,蕰藻浜北面的最后屏障陈家行已经被日军占领了,川军直接暴露在日军的炮火下。20军军长杨森下令反击夺回陈家行,双方在陈家行五次交换阵地,反复夺取,川军伤亡惨重,就连134师师长杨汉忠负了重伤。顿悟寺阵地失守时,杨森又组织部队反扑,川军军备低劣,根本无法跟日军火力对抗,只能展开肉搏近战,用血肉之躯抵抗了日军的前进。川军往往一个尖刀排发起冲锋的时候,到敌人的阵地就只剩下一人了,但是后面的战士不怕牺牲,前仆后继,继续和日军展开白刃战,一举夺回阵地。当日军撤出阵地后,就用炮火猛烈轰击阵地,川军死伤惨重,虽然408团牢牢控制了顿悟寺,但是全团只剩下120人,连长全部阵亡。

淞沪会战/图片来源网络

还有更典型的川军26师,全师5000人只有600人活了下来,14名营长阵亡13人。此战后,26师一战成名,被评为淞沪战绩最佳的五个师之一。

台儿庄战役/图片来源网络

而提到徐州会战,不得不提台儿庄战役,这是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上最大的胜利之一;而川军在此战役中与日军展开了气壮山河的腾县保卫战;日军在占领南京后企图打通津浦铁路,南北兵力互相配合,并期望占领陇海铁路东段,配合沿江之敌包围武汉,因此攻击重点指向战略要地徐州。而滕县南距徐州一百多公里,扼守津沪铁路的咽喉,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如今更成为双方争夺的战略要点。李宗仁坐镇徐州指挥,为粉碎敌军的阴谋,急调第二十二集团军邓锡侯部驰赴滕县,阻击南下的日军。守卫滕县的是四川的部队,总司令初为邓锡侯,不久改为孙震,孙震部刚在滕县部署就绪。

“死重泰山”的王铭章将军/图片来源网络

3月14日,矶谷师团就发动攻击。日军以数十架飞机30余门大炮狂轰滥炸,守军师长王铭章督战死守,在以劣势装备阻敌3天半后腾县失守,师长王铭章不愿做俘虏开枪自尽以身殉国,敌军损失也极大,死伤达2000多人,为之后的台儿庄会战争取了有利时间,奠定了胜利的基础,徐州会战的指挥官、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将军高度评价说:“若无滕县之苦守,焉有台儿庄大捷?台儿庄之战果,实滕县先烈所造成也!”。王铭章被国民政府追赠为陆军上将,是中国军方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高级将领之一。

武汉会战/图片来源网络

1938年10月武汉会战,杨森20军133师增援武宁,与李玉堂第8军(泰山军第10军前身)联手血战武宁的罗盘山,棺材山25天;挡住日军第27师团疯狂进攻,破坏了日军从鄂南包围武汉的计划。棺材山经历数十次血战争夺,川军前后阵亡官兵至少在3000以上。

长沙会战/图片来源网络

在第一次长沙会战中,驻守在第九战区的两支川军部队分别是:杨森的20军在湘北汩水河上游的平江县和赣北修水县一带;王陵基的30集团军位于杨森的右翼,也在修水县一带以及修水上游的武宁县。杨森任第27集团军总司令,指挥20军和临时配属二三个军,20军军长一职由原133师长杨汉域升任,133师长一职,则由副军夏炯兼任。

长沙会战/图片来源网络

1939年9月15日,日军最先发动进攻的,是右路赣北的106师团和101师团,川军部队正是其前锋所指。尽管几个月前的南昌反击战全线进攻,川军伤亡很大,力量没有恢复,实力比较虚弱。但依然在日军106师团北上路上,层层阻击,牺牲巨大。

长沙会战/图片来源网络

但日军106师团逐渐深入,成为孤军,23日开始,赣北总指挥罗卓英集中主力四面围攻,试图将106师团重创或者歼灭。日军师团长中井良太郎中将发现情况不对,立即下令放弃围歼川军第30集团军计划,三路突围。30集团军所属各部随即转入追击,冈村宁次被迫命令中路的33师团放弃进攻,转而救援106师团。日军经过7天的痛苦突围战,终于在10月13日,退回出发时的据点。而助战的日101师团的102旅团伤亡很大,被迫撤退。此战让日本陆军高层极为光火,1939年年底至1940年初,日101师团、106师团被解散,废除番号。

长沙会战/图片来源网络

而川军杨森的20军也在白沙岭、长寿街等地打退了日军33师团的进攻,并多次侧击、伏击日军,破坏公路。与79军东西夹击日33师团和13师团,差点将之打散,逼其全线撤退,并予以追击,恢复了全部防线。

川军/图片来源网络

在整个抗日战争中,川军参与的战役还有很多,可以说从淞沪抗战开始,中国军队与日军的战斗都可以看见川军的身影,他们深明大义,作战勇猛,慷慨赴死,不打跑鬼子誓不还乡;出川抗战的350多万川军,有64万多人伤亡(阵亡263991人,负伤356267人,失踪26025人)。川军参战人数之多、牺牲之惨烈,居全国之首。

川军/图片来源网络

为了抗战胜利,四川不仅出人,还出钱出力,据统计,八年抗战国家总计支出14640亿元(法币),四川就负担了约4400亿元。四川出粮也最多,仅1941年至1945年,四川共征收稻谷8228.6万市石,占全国征收稻谷总量的38.75%、稻麦总量的31.63%。

图片来源网络

川军以抗战的丰功伟绩抹去了只会“窝里斗”的形象,牺牲于抗日战场的川军将士很多没有留下姓名,他们战死他乡后大部分都没有回到让他们魂牵梦绕的巴蜀大地,作为无名英雄他们已化为大好河山的一部分,那面“死字旗”将作为川军魂飘扬于中华大地!正如南京中央大学校长罗家伦发表的《告绥远将士书》中所言:“经我们的血染的山河,一定永久为我们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