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生活 > 正文

​端午节来历介绍20字(端午节来历介绍50字英文)

2023-09-20 09:10 来源:促记网 点击:

端午节来历介绍20字(端午节来历介绍50字英文)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原本起源于纪念屈原的节日。屈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爱国诗人,也是楚国的大臣,公元前278年,他因受到政敌的陷害被迫离开故乡。在离开后他的故乡,屈原开始写赋诗,内心充满了对家园、对故乡的思念,最终他抑郁成疾,投江自尽。人们为了纪念他,铭记他的爱国精神,于是就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举行端午节,以表达对屈原的缅怀之情。此后,端午节就逐渐发展为一种庆祝成功、吉祥平安、家庭团聚、互相赠送礼物、吃粽子等传统文化活动。

端午节来历介绍20字(端午节来历介绍50字英文)-第1张图片-

农历五月初五,是传统的端午节,民俗有裹粽子,饮雄黄酒、龙舟竞渡、挂蒜头菖蒲、熏艾枝等等。其中,裹粽子和龙舟竞渡被解释为是为了纪念屈原。

有人说,屈原自沉于汨罗江后,老百姓划着船去抢救他(或说打捞他的尸体),于是,就有了龙舟竞渡。还有人说,老百姓不愿长眠于汨罗江底的屈原饿着,于是把糯米、赤豆等用菰叶、芦叶或竹箬裹上,投入江底,让屈原饱食;也有的说,这些投下去的粽子是喂水中的蛟龙的,为的是不让它们由于饥饿而吞食屈原的尸体。甚至有人设想,屈原是被谋杀的:刺客在汨罗江上乘舟追杀,屈原则乘坐另一小舟夺路而逃,其场面惊心动魄,令人难忘-后来的赛龙舟就是人们用来隐喻当时激烈的追杀场面的;这场水上的生死角逐,最终以屈原的落败而告终,御用冷血杀手把他装进麻袋,捆紧了之后投入江心-一后来的包粽子就是用来隐喻屈原被投入江中的悲惨事实。米饭象征他的肉体,棕叶(竹叶)象征装他的麻袋,棕丝象征捆扎他的绳索,而把棕子投入水中,则象征着屈原遭人溺毙的真相。

总而言之,端午节与纪念屈原连在了一起。《襄阳风俗记》、南朝梁吴均的《续齐谐记》都有这方面的记载。20世纪40年代,中国文学家协会还把五月初五定为“诗人节”。

其实,端午的习俗并非起自纪念屈原,而是在屈原自沉之前就已经存在了。南朝梁的文人宗懔,在他的笔记《荆楚岁时记》中就指出:竞渡是“东吴之俗,不关屈平也”。

端午的来历往上可以追溯到周代。周代忌讳“五”字。民间信仰认为五月为毒月,初五为毒日,有蛇、蜈蚣、蝎子、蜥蜴和癞蛤蟆“五毒”。此月多灾多难,甚至生孩子都会夭折,因此要在五月初五举行祓除活动。

这种驱邪避疫的色彩,在今天的端午节习俗中仍然看得见。比方说,饮雄黄酒。因为雄黄味苦辛,一般小孩子不愿喝雄黄酒,大人就在小孩子的额头上用雄黄书一“王”字,意味着这孩子是一头凶猛的老虎(老虎额上的皱纹类“王”字),蛇蝎百虫都不能伤害他。《山堂肆考·宫集》卷十一记载:古人“端午以艾为虎形,或剪彩为虎,粘艾叶以戴之”。这种艾做的老虎,古人叫“艾虎”。佩戴艾虎,就是希望借老虎的神威来驱邪避疫。在门上挂蒜头、菖蒲之类也是避疫的意思。这些举动的实质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发觉,农历五月时序已交夏令,蚊蝇孳生,百虫出洞,人的健康容易受到毒虫的侵害,所以想些办法出来防病强身。

随着时间的流逝,端午作为一个节日固定下来,逐渐便有了喜庆的成分,这时候,已经到了六朝之后了。可见,端午节的形成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中,各时、各地都会产生各种习俗,并赋予它不同的意义。纪念屈原,就是人们因为爱戴这位杰出的爱国主义诗人而加诸端午节的。

近来也有人提出,端午节不是为了纪念屈原,而是为了纪念伍子胥。主要依据是,东汉邯郸淳在《曹娥碑》上说,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浙江上虞人民要迎涛而上,迎接“伍君”,而所谓的“伍君”便是伍子胥。伍子胥虽然不像屈原那么有建树,但他功高被杀,难免叫人扼腕叹息,他又活动在吴地,吴地的人们愿意把端午节和纪念伍子胥联系在一起,完全是可以理解的。从本质上说,这与楚地的人们愿意把这一节日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是同样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