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记网 > 社会 > 正文

​探路二次元|漫画编辑们的那些事儿

2024-06-17 21:52 来源:促记网 点击:

探路二次元|漫画编辑们的那些事儿

在之前的文章《纸面上的世界——中国漫画和他的创造者们》中我们聊到了新老漫画作者们的心路、发展与未来。在漫画创作中,还存在一个同样重要的角色——漫画编辑,如果说漫画是作者们描绘的一个梦,那么,将这个梦拉进现实,并把它最美的一面呈现给读者的人就是漫画编辑。

为此微博动漫分别采访了APP漫画平台“快看漫画”和“可米酷漫画”、新浪微博官方漫画平台“微漫画”、漫画杂志《漫画会》以及漫画工作室“星空社”的核心编辑,从编辑与平台、编辑与作者和编辑自身成长三个角度,探寻他们的现状和心路历程。

成长的足迹

下午两点,阳光炙烤着大地,我来到了号称“宇宙O2O中心”的望京。望京soho中心的三座楼内有着无数大大小小的创业公司,“快看漫画”便是其中之一。

位于T2座的“快看漫画”,内部环境同其他的公司并无二致,走廊的墙上挂着一幅幅装裱在相框里的他们人气作品的海报,为这里带来了些许“二次元”的气息。

探路二次元|漫画编辑们的那些事儿

“不好意思让你久等了,我刚才开了个会。”快看漫画的内容总监谨斯里和我握了握手,他脸庞清瘦,戴着一副很大的黑框眼镜,T恤配短裤的衣着显得很随性,”我们这儿都很随意的,大家都一样。”

今年只有25岁的谨斯里在初中时就已经是一名漫画作者了,“那时候就往杂志社投稿了,高中以后为了走上职业的道路就当了艺术生。”他推了推眼镜,最开始谨斯里一心想成为漫画家。

“我从大一开始就在漫画平台上投稿,当时安妮也是作者嘛,慢慢的就这么认识了。”谨斯里回忆着他和安妮认识的过程,”快毕业的时候我们在广州见了一面,聊了一下未来的发展规划。”当时还没有稳定连载作品的他,在毕业后如果选择继续画漫画,很可能会陷入没有稳定收入的窘境。经过一番思考,他决定和安妮一起来到北京做漫画平台。

“既然我自己当不了漫画家,那我就成为帮助漫画家的人。”他怀着这样的想法跟着安妮和她的“快看漫画”一路走到了现在。

漫画作者转职成为漫画编辑的人有很多,老一代漫画人古吉和徐晓东就是很早走这条路的人之一。

古吉是“微漫画”的资深编辑,“十几年前我就是漫画作者了,也经常给漫画杂志投稿,那个时候为了练习,看了大量的漫画书,积累了不少东西。”随着时间的推移,古吉储备了大量漫画知识。经过再三考虑,他决定走上漫画编辑这条路。

徐晓东现在是漫画工作室“星空社”的主编,“我本来就是一个老漫画人,以前在《科幻世界画刊》上发表过作品。”90年代就活跃在漫画界的他与颜开、陈翔这些知名漫画家至今还是非常亲密的朋友。“后来国内漫画经历低潮的那段时期,机缘巧合进入了一家漫画平台做编辑,当时年纪也大了,觉得自己的个人创作对中国漫画的改变是有限的,当编辑以后虽然不直接创作作品了,但是可以把我的理念传达给更多的人,能够帮助更多的漫画作者。”

随着自己经验逐渐丰富,徐晓东不再满足于给别人打工。2015年,他和两个合伙人一起在成都成立了“星空社”,以便帮助漫画作者创作出更优秀的作品。

探路二次元|漫画编辑们的那些事儿

日常的工作

谨斯里目前是快看漫画内容部的负责人。“我们的工作分三大块,第一是筛选作品,以便决定我们去签什么样的作品和作者;第二是作品内容和画面的把控调整,第三是一些日常运营。”他掰着手指头一样一样的给我说着。

除了这些,目前快看漫画还有自己的编剧团队,剧本做出来之后再外包画手作画。“我们是UGC和PGC两头抓,自制内容这块必须要符合我们的流量导向或者品牌导向。”谈到工作,谨斯里的眼睛里发出了热情的光芒。

“我们不是二次元公司。”面对我对“品牌导向”这个词的疑问,他作出了以上回答,随即又补充到,“我们是一家做内容的公司,漫画只是表现形式,目标人群也不仅仅限于二次元人群,只要是想看漫画的人都可以来。”

徐晓东的星空社则更加专注于创作。“我们团队其实就是一个编辑部,每个编辑带7部作品,然后投稿给各大网络漫画平台。”虽然身为公司创始人之一,但他依然坚持带作品,“我带的作品很多都不会跟完,平时太忙了,跟到作品成熟以后就下放到底下的编辑那里让他们接着带,他们也很乐意,因为比带新作品要轻松很多。”他笑着说。

“一个编辑带7部作品,忙的过来么?”我有些好奇。

“一天一部作品,一周时间正好,不仅是这样,我们每个编辑都是实行作品终身负责制,从选题到人设到故事的节奏,都需要编辑同作者进行很好的配合,这样才能做出好作品。”徐晓东对他手下的编辑要求非常严格,“现在我们这的老编辑都能调整好工作节奏,不会出现忙不过来又拖累下一部作品的情况,当然,我们也会根据工作状况保证他们的休息。”

尽管徐主编刻意强调了一下休息时间,但是我还是能感受到编辑们巨大的工作量。

星空社专注于作品的理念,可以让团队尽可能少的为运营、推广等事务分心,把精力更多的投入到创作中去。提到知名度的问题,他淡然的说到:“我们这个模式虽然不如漫画平台那么风光,但是我觉得能扎扎实实的把内容做好才是最大的价值,做事情还是想的简单一些比较好。

探路二次元|漫画编辑们的那些事儿

相比于网络平台,漫画杂志的编辑则对于自己负责的作品有着其他的要求。“除了故事和分镜的调整修改,我们这还对画面格式和页数有要求。需要根据杂志的大小去调整页面,同时也要根据每一部作品所占的页数调整内容量,这些都是网媒不用考虑的。”杂志《漫画会》的编辑猫小夏说到。

与作者们的那些事儿

漫画编辑平时接触最多的人必然是漫画作者。有人把编辑比作漫画家的“保姆”,其实,漫画编辑在创作中更多扮演的是引路人的角色。

“一部好的作品是作者和编辑共同创造的。”谨斯里一边说一边领着我在他们的工作区逛了一圈,编辑们有的在审阅漫画,有的在打字和作者交流,我轻手轻脚的走完一圈以后,和谨斯里一起回到了会议室。

随着国内漫画产业的成熟,每年都有大批新人拿起画笔成为创作者。目前,快看漫画的受众大多是年轻的时尚女性,有着非常高的审美标准。根据用户画像,谨斯里和他的团队专门去寻找画风美型、风格细腻的漫画作者。

“其实现在全才的漫画人很少,很多新人都是美术生毕业,只会画画,不会讲故事。”谨斯里说到,目前国内这种情况非常的普遍。在这方面,快看的编辑会针对每一个新人的绘画风格专门为他量身定做一套选题,并在作品完成之前会一直帮助他进行创作。

漫画作者青庭在大学学的是广告设计,并不是美术专业出身,但她凭着自己的绘画天赋和对漫画的热爱画了一些校园类的短篇漫画并进行了投稿。谨斯里当时正好看到了这些作品,觉得青庭的绘画比较符合现代女生对画面的要求,很有潜力。但是她当时画的内容并不有趣,只是讲了她在艺考当中的一些小事情。

“我当时看的都快睡着了。”谨斯里不好意思的笑笑。

决定培养青庭之后,快看的编辑就主动联系到她,根据她的画风共同创作了一部校园喜剧恋爱作品《零分偶像》,并获得了成功。

探路二次元|漫画编辑们的那些事儿

星空社则不会挑选作者,只根据作品质量判定是否和作者合作。“我们目前不签作者,只签作品。”徐晓东对我说到。“对于我们这种运营模式来说,签作者管理起来比较费力,所以我们现在还是想把精力更多的放在内容上。”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同作者一起培养出优秀的作品。

关于如何同漫画作者进行配合,星空社有着自己的理念,编辑们从不干涉选题方向,作者可以完全按照自己喜欢的风格来创作,“理由很简单,你让鸟山明画少女漫画,他早就完蛋了是吧。”徐晓东两手一摊,一起旁听的同事也跟着笑了起来,“作者和我们一起创作出作品之后,我们会根据作品风格投稿到相应的网络漫画平台。”

在签约之后,对于作品内容的把控,徐晓东和他的团队在里面更多是起到一个调整的作用。“只要是独立漫画家,大多数人对市场偏好都是缺乏判断的。”徐晓东很能理解这点,“这也不能怪他们,天天窝家里面赶稿谁也不可能清楚外面的事情,就算是尾田荣一郎,他也需要一个懂市场的编辑来告诉他现在怎么改才能符合现在年轻读者的口味。”

“多数漫画作者的作品都是他内心的写照,不带有任何市场性,而编辑工作的重点之一,就是在他创作的基础上让作品更加受读者欢迎。”做过多年编辑的他感受颇深。

如何让作品更受读者欢迎,是每一位漫画编辑都要思考的问题,对此,我还采访到了可米酷漫画的编辑派大星。“编辑是漫画作品的第一个读者嘛,所以最好以读者的眼光去看。”他笑着说。

派大星在每次审稿的时候都会针对各个环节提出修改的建议。这些建议是必须的,因为当局者迷,有时候剧情或者是画面出现问题作者可能自己意识不到,这种时候往往需要编辑指出问题所在,从而在与作者商量的过程中纠正。

以上这些还不是工作的难点,大家纷纷表示编辑最难的地方还是与漫画作者的“斗智斗勇”。

“在跟漫画作者们接触的过程中你会发现,自己的身份不仅仅只是一个编辑。”《漫画会》的猫小夏说到,“你会碰上各种性格的作者,有时候你得变成魔鬼绷起脸来逼着他们赶稿,否则赶不上截稿日,有时候你得化身为天使去抚慰他们的心灵,让他们有更好的心情去创作。”最让编辑头痛的事情正是如何“驯服”那些性格迥异的漫画作者们。

这可能是所有编辑共同要面对的问题,星空社的徐晓东感慨到:“所有和人打交道的工作我都认为是世界上最难的。去年有个北京的漫画作者,我们和他一起做的漫画在布卡上连载,做到20话的时候已经有几十万的粉丝了,很有潜力,结果他突然不画了,怎么催怎么求都没用。最后终于问到原因,他说‘画画只是我的兴趣,我不想过天天赶稿的日子了!我要嗨,我要享受生活!’最后好说歹说让他把漫画赶紧完结了再去嗨。”

这类作者的性格通常比较冲动,而另外一种极端的情况是有些作者性格非常内向且内心很敏感,需要编辑进行心理疏导甚至掏心挖肺的去哄,心态才能回归正常。

谈到这点,“微漫画”的古吉深有感触,有一次,他负责的漫画作者家中的狗生病了,由于作者本人比较内向,狗狗是他很重要的精神寄托,狗的生病直接导致作者精神萎靡而无法创作,古吉百般劝慰无效后跑到作者家中。

“从今以后我就是你的狗了!”古吉对作者大声说到。

就这么一个自黑的玩笑化解了作者的心结,他这才拿起手中的笔继续画稿。

作品的把控、与作者的沟通,看似简单的工作,背后却需要编辑们付出巨大的精力和心血去完成。这些付出,是他们成为优秀漫画编辑所必须走的道路。

通向成功之路

“怎样才算一个成功的漫画编辑。”这个问题摆在了所有人的面前,每个受访人都根据自己的理解作出了回答,有人认为是带出优秀的作品,有人认为是让漫画作者有提高。

“我认为仅仅做出这两点还谈不上成功。古吉说出了他的看法,“带出优秀的作品以及帮助漫画作者提高,只是一个编辑分内的事情,做好了只能说明你是合格的,并不是成功的。”

“在中国这个还不算成熟的市场里,如果能带出一部成为规则或者标杆的作品,那么说明他成功了。”古吉一字一句的将答案说了出来,在聊天过程中,我感受到了他内心有一股巨大的能量。

古吉一直在寻找有这种潜力的作品。但是,这样的作品不是守株待兔等来的,需要自己去发现、去引导,需要编辑自身具备出众的能力。俗话说“术业有专攻”,需要接触大量作品的漫画编辑对于“能力”高低的判断,到底要侧重“专精”还是“博学”,是一个值得去讨论的问题。

可米酷漫画的编辑菜花认为:“专精和博学这两点各有各的优势,不能说谁就一定更重要。这个时候就要看身为编辑的个人选择了。”

她对我说:“如果你对少女向题材特别了解,而对青年向漫画望而止步,并且硬着头皮读都觉得晦涩难懂。那就不要勉强自己去涉猎青年漫画,更不要贸然指导青年漫作者该怎样修改,搞得大家都无所适从。你自己都不了解的东西又如何去指导别人?这样本身就是对作者和自己的不负责。”

她认为这时就应该做一个“专精编辑”,待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内去更好地挖掘,培养作者,让这块一亩三分地开出更绚烂的花朵。

但是古吉并不这么看。

“做编辑博学是必要条件啊。”古吉一摊手,显得很理所应当,“就算你专精一种漫画,你也得要博学,而且博学可不仅限于漫画,各种文学作品、影视作品甚至科学技术、历史文化等等你都要了解,在这个基础上,再加上一到两门专精的项目,这才完美。”古吉对漫画编辑的能力有相当高的要求。

“拿我们这的一个男性编辑来说。”古吉谈起了他的同事,“他就只做机甲方面的漫画,在机甲方面研究的特别深,但是他也需要懂经济,懂历史等等,甚至身为一个直男,他都需要懂少女的情怀,因为有些机甲漫画主角是女孩子。”说到这他忍不住笑了,回头看了一眼办公区希望他的同事没有听到。

在微漫画,大家经常会凑在一起讨论自己最近看的作品,同时交换意见,互相学习。每个编辑手上负责的都是他们所擅长所专精的作品,这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促使大家共同进步。

除了专精和博学这两个业务上所必须具备的素质之外,徐晓东认为,成为一个优秀的编辑还需要责任心和经验。

“我们去年招了20多个实习编辑,最后只留下来一个。”面对如此高的淘汰率,徐晓东无奈的说到:”我也想多留几个,但是没办法,达不到我们的要求,尤其是责任心这块。”

“很多漫画家上午休息,下午晚上画画,如果他晚上10点要找你怎么办,是不管他我自己去嗨了,还是能够担起这份责任去和作者沟通,这是我们考核的重点,选择了这个职业你就必须负责。”他语重心长地说到。

而关于经验,徐晓东表示,“没别的办法,只能多看,来当编辑的基本都是因为喜欢漫画,但是,当你每天要保持看5部漫画的速度,持续一两年,而且还要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我相信再喜欢都会麻木,但是只有这样,你才能积累大量的阅读储备并运用到作品中去,你才能知道遇到这个情节,往下该怎么画,怎么画读者才爱看。”

除了大量阅读漫画,星空社还经常组织选题会、作品分析会等等帮助编辑们尽快提高。

“苦,但是看着自己带出来的作品越来越有人气,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这是所有编辑们共同的想法。

想要点亮通往“国漫崛起”道路的明灯,除了笔耕不辍的漫画作者们的辛勤劳作,还有编辑们在背后强有力的支持,尽管职位不同,但他们有着共同的目的:创作出优秀的作品。繁荣的市场正是靠着一部又一部优秀的作品堆起来的,无任何捷径可走。

路还很长,但看到了前方些许的光亮,他们无所畏惧的奔跑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