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记网 > 社会 > 正文

​1982年6月14日,马岛之战:大英帝国不远万里对战阿根廷

2024-09-26 06:09 来源:促记网 点击:

1982年6月14日,马岛之战:大英帝国不远万里对战阿根廷

1982年6月14日,阿根廷宣布投降,马岛战争彻底结束。英国击败了阿根廷,夺回马尔维纳斯群岛(英国称福克兰群岛)。

马尔维纳斯群岛战争,简称马岛战争,全称马尔维纳斯群岛战争或福克兰群岛战争或福克兰海战,也有部分媒体简称为福岛战争,是1982年4月到6月间,英国和阿根廷为争夺马岛(阿根廷称“马尔维纳斯群岛”)的主权而爆发的一场战争。

这场战争,似乎让人们看到昔日大英帝国的荣光。实际上,英国在战争中的表现一言难尽。而主动挑事的阿根廷,则是不自量力,在双方的比烂之战中脱颖而出,输掉战争。

马尔维纳斯群岛是西班牙殖民帝国的遗产,1833年被英国用武力占据。随着大英帝国的解体,其殖民地结局各不相同,大部分都脱离了英国的控制。但马尔维纳斯群岛是少数被英国保住的殖民地。

曾经的日不落帝国英国,解决殖民地问题的手段多样。

马岛海战

为什么会有马岛战争?

历史上,马尔维纳斯群岛曾多次易手,造成主权争端。

到底是哪国人先发现的马尔维纳斯群岛,这个问题阿根廷和英国各有说法。阿根廷说是西班牙人先发现的,英国说是英国人先发现的。实际上没法考证到底哪国人先发现的。从历史进程上看,率先大规模殖民美洲的西班牙更可能先发现马岛,所以阿根廷的说法稍微可信一些。这就成了阿根廷声索马岛主权的依据之一。

而先在马岛殖民地是法国人,1764年在两个主岛之中的东岛殖民;英国人1765年也去了,在西岛殖民。但是后来都被西班牙人赶走,西班牙的依据有二,一是首先发现,二是《托尔德西利亚斯条约》。从1774年,西班牙人稳固占据了马岛。但阿根廷从西班牙的殖民通知中独立后,英国在1833年占领马岛,导致领土争端。

第二,阿根廷加尔铁里军政府需要一场战争来提升支持度。

当时阿根廷的军政府,在国内不得人心,因此需要一场战争,把国内的矛盾转化为对外的民族矛盾,来解决政治危机。所以,1982年4月2日阿根廷出兵占领马岛。结果战争失败,加尔铁里下台。

第三,英国撒切尔夫人(此处可至1979年5月4日的伦敦)也是个铁腕政治家,对外态度强硬。更重要的是,英国的石油公司认为马岛附近海域蕴藏着石油资源,将此地视为高价值的地区。而撒切尔与石油公司的关系较为密切。所以,英国方面在阿根廷出兵占领马岛后,决定武力应对。

其实在1982年,英国早就不是以前那个超级大国了,为何还能在万里之外打赢战争?

如果没有智利的支持,英国将输掉这场战争。

1982年英国和阿根廷爆发的马岛战争被西方军事家视为现代战争的经典之役,英国海军克服种种困难,组织远征舰队跨越半个地球并最终获胜。然而英国空军一名退役军官近日披露称,正是依靠智利的帮助,英军才打赢了马岛战争。现年80岁的西德尼·爱德华兹在马岛战争期间曾担任英国和智利两国政府间的秘密联络人,他首度向英国媒体披露了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秘闻。

同英国一样,智利同阿根廷也存在领土争端。自从19世纪起,对于比格尔海峡以南的3座岛屿皮克顿岛、伦诺克斯岛和努埃瓦岛归属问题,智利和阿根廷一直争执不下。1978年,两国差点爆发一场全面战争。当年12月15日,阿根廷总统豪尔赫·拉斐尔·魏地拉签发命令,准备在12月21日凌晨4时30分入侵争议岛屿。但一场暴风雨推迟了这场军事行动。在紧要关头,教皇保罗二世开始以个人名义展开调停,他派出私人特使前往阿智两国首都,劝说双方不要开战。尽管阿根廷同意暂停入侵计划,但却一直没有放弃用武力夺取阿智争议岛屿的念头。英阿马岛战争爆发6周前,两国又发生一起冲突性事件。在这种背景下,智利会在马岛战争中支持哪方可想而知。

1982年4月马岛战争爆发时,阿根廷仍然秘密把智利视为敌国,而智利也在时刻防备着阿军入侵。智利政府明确表示,智利没有义务根据《美洲国家间互助条约》支持阿根廷反对英国,因为该条约是防御性质的,而在马岛战争中阿根廷是“侵略者”。阿空军司令巴西利奥·拉米·多佐将军告诉阿《侧影日报》,阿军曾计划在成功占领马岛之后,对阿智争议岛屿发起突袭。在公开场合,智利宣称“严守中立”,这主要是出于维持美洲国家的“团结”考虑。但在2个多月的马岛战争期间,阿智两国都在边境部署重兵,阿海军大批舰只也被用于“盯住”智利,因此智利牵制了大量阿军,使其无法投入马岛战场。

在这场战争中阿根廷军队的表现太烂了。

首先在这场战争中,阿根廷空军表现是最好的,利用超军旗战机发射飞鱼导弹击沉英国谢菲尔德号,是军事史上的经典。但是阿根廷军事工业基础太差,导弹全靠买,飞鱼导弹打光之后,法国不供货了,阿根廷空军难为无米之炊。

相比之下,阿根廷海军本来就不太敢出战,贝尔格拉诺将军号巡洋舰被英国核潜艇击沉后,阿根廷海军干脆隐身了,没起作用,在英国打击下损失惨重。而陆军完全是废物,在马岛上的上万阿根廷陆军,在英军登陆后,稍作抵抗就投降,堪称国耻。

第二,撒切尔首相拥有出色的能力,而且得到了美国的支持,使英国的实力得到充分发挥。

撒切尔夫人在国内也面临着反对派的压力。有研究者认为,英国外交大臣皮姆(撒切尔的政敌)与美国国务卿黑格(里根的政敌)想推进和平解决,让主权留在阿根廷手里,然后把撒切尔搞下台;撒切尔则与里根站在一起,致力于重建英美特殊关系,最终打到了政敌。

1982年4月29日美国参议院通过决议,放弃中立,支持英国。

英国出兵后,美国把大西洋中部的怀德威克基地免费给英国用,英国在这个基地起降火神轰炸机,通过多次空中加油,轰炸马岛首府斯坦利港,创造当时史上最远程轰炸记录。后来在海湾战争中的记录被打破。6月14日,阿根廷宣布投降;6天之后,英国彻底收复全部被占岛屿,宣布停止军事行动。

不过战争中英国损失还是大了点,尤其是谢菲尔德号被击沉,后来被反复提及。此事件还影响了当时英国和中国的军事合作,中方最终决定放弃与英国联合研制驱逐舰,转而自力更生。

第三,阿根廷误判了美国的态度。

美国一直表现得很暧昧,打着中立的旗号,直到战争爆发才站队英国。

阿根廷军政府在拉美与美国站在一起,并且指望美国出于门罗主义支持阿根廷。可当时门罗主义早就成了历史,每个美国人都觉得阿根廷人莫名其妙。

美国内部意见也不一致,有支持阿根廷的,因为在拉美需要反共的政权去对抗苏联的影响力。可同样,北约也是为了对抗苏联而存在,让北约的重要成员国英国打赢显然更有利。所以美国的态度倾向于:和平解决最好,如果要打的话,让英国迅速获胜是最佳选择。

这种态度,使拉美国家对美国的信任减弱。

第四,智利情报小组专门为爱德华兹提供阿军各种情报

在马特海的安排下,智利情报小组专门为爱德华兹提供阿军各种情报,这名英国军官也被允许自由进出蓬塔阿雷纳斯的空军作战中心。在这个作战中心内,智军通过远程雷达和地基通信设备监视着阿军在马岛周边地区的所有行动。爱德华兹靠卫星通讯,把每天的重要情报传递给英军特遣部队,这些情报对英军在战场上克敌制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据说,当时从撒切尔夫人到前线英军指挥官都依赖于智利提供的最新情报。爱德华兹回忆说:“如果没有对于空中攻击的早期预警,空防能力并不强的英国海军将需要时刻保持极其昂贵的战斗机巡逻,以准备拦截任何空中攻击。”在战争后期的6月8日,智利暂时关闭远程雷达进行维护,结果失去情报来源的英军两艘运输舰被阿机炸毁。可见,如果没有智利提供的情报,英国海空军势必受到束缚,战局可能会朝着有利于阿根廷的方向转变。

战争期间,爱德华兹还曾负责协调英军特种空勤团秘密抵达圣地亚哥。英军伪装成智军,使用圣费利克斯岛上的智利机场。有一次,特种空勤团的直升机飞错方向被发现后,爱德华兹被迫匆忙组织新闻发布会,试图编造故事进行掩饰。但一名智利记者不依不饶地追问,这时一名智利空军军官站出来解决了这件事。爱德华兹说:“当我问帕特里西奥·佩雷斯(智利空军军官)那名记者的下落时,他回答道,‘不用担心,他活着,但受了很大的惊吓。’”

马岛海战示意图

马岛战争最终以英国的胜利告终。爱德华兹称,撒切尔夫人和英国国防部的首脑们都认为,智利在战时所提供的帮助绝对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没有智利的支持,英国将输掉这场战争。1984年智阿两国以和平方式解决了两国岛屿争端问题。在皮诺切特下台后,智利和阿根廷的关系升温,智利转而支持阿根廷拥有马岛主权。

两军损失对比

打了一仗之后,马岛问题解决了吗?

战争结束后,阿根廷没有放弃主权声索,一直在联合国强调马岛是阿根廷领土。如果哪个国家想给英国上眼药,那马岛问题就是一个上佳选项。

对英国来说,假如阿根廷再次出兵,还有没有能力再打一场马岛战争?这很难说。在伊丽莎白女王级航母配齐F-35英之前,英国军事能力可以说当时更加下降了,何况脱欧、苏格兰独立等问题都是大麻烦。

可阿根廷的情况更差,军力退步更加明显。要是再来一场比烂之战,恐怕会败得更惨。

历代评价

拉美国家将逐步摆脱对华盛顿的依赖,独立地确定自己的目标,从而活跃于国际舞台。

——徐世澄:《美国和拉丁美洲关系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