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生活 > 正文

​安乐死的社会意义

2023-06-03 09:49 来源:促记网 点击:

安乐死的社会意义

安乐死对国家发展的意义是什么?

安乐死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那么安乐死究竟怎么样呢?下面我就个人观点谈谈个人的拙见,安乐死的利与弊。

安乐死有利的一面:

一、最大限度地解除了病人的痛苦。当医院下达诊断通知书,病人为绝症患者不治之症时,在病人的极度痛苦生不如死的情况下,实行安乐死无疑是对患者的解脱。

二、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和人身的精神摧残。现在大多绝症患者的家庭,到头来都是落得个鸡飞蛋打人财两空的下场。死者有愧家庭,可能死不暝目,家庭埋怨死者,举家半世辛勤,倾囊救治,一夜回到解放前。

三、节约医疗资源。可以把有限的医药、器械、医务人员应用到其他病人身上去。

四、维护人权。人生在世,活,要活着有意义,死,要死得有尊严。即是到阎王殿去报到,也要体现在人间的美好(开玩笑)。

五、提高了国家的人口质量。大家知道,一个国家的发展潜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人口结构的年轻化。如果一个国家老龄率偏高,那会给社会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压力,何况更多临危病人?

安乐死的弊端:

一、如果国家实行安乐死,就怕不孝子孙乘机卸包袱,草菅人命。

二、在人性伦理上,怕有人会说三道四。有些人站在道德的至高点,以为人的自然死亡才符合人的生死规律,殊不知人到病得痛不欲生生不如死时,死是一种奢望。

其实,人若对生不如死患者施行安乐死,有如孕妇难产给予剖腹产,只不过一个助生一个助死,都是不得已而为之。难产孕妇不做剖腹产,会危及到产妇和小孩的生命,而绝症患者不给予安乐死,患者痛苦,亲者无策,又无可分担替代,问题是最终落下人财两空的下场。

实行安乐死,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象瑞士、比利时及美国的一部分州已经率先实行了安乐死,每年世界各地有钱人去瑞士施行安乐死的也不少。

这里说一个施行安乐死的实例:

所有家庭成员都穿戴整齐,围着患者,唱着应时的歌,庄严肃穆,就象一次小小的庆祝活动。老人举起杯子,带着庄重而向往的微笑,吞下了奔赴极乐世界的仙丹。三分钟后,他默默的倒在了儿子的怀里,面带微笑,安祥地闭上了眼睛,平和、庄严、体面、毫无痛苦地回到了人类绝对平等的归宿。这就是中国台湾的体育主播傅达仁先生在瑞士施行安乐死的全过程,比患不治之症的患者裹头插管,挣扎在病床上痛不欲生生不如死最终被活活痛死舒服得多、安乐得多、有尊严得多。

我敢说,即是通过全民表决,也绝对有80%的人同意绝症病人晚期实行安乐死。

但实行安乐死必须严格管理。

一、由医院鉴定,出具证明,确系不治之症;

二、安乐死由病人书面申请;

三、直系亲属签名画押;

四、公安机关审核批准;

五、对弄虚作假者严惩不贷。

在人类实行安乐死,还颇具微词,因此国家可以以一省或一市试行,好即推广,不好则免行。

欧阳原创,敬请关注。

总的来说,安乐死对国家发展是有利的。随着人口老龄化,以及人的平均寿命的延长,今后老龄人口会越来越多。说点难听的,养老金发放会越来越成问题。年轻人少,老年人多,劳动力人口下降,社会也没有活力。年轻人光是工作就够他们忙碌的了,如果每个家庭再有一个或几个失能老人,那将更加苦不堪言。

然而,这些并不是实施安乐死的根本原因。国家再难,病人再痛苦如果他本人不放弃生存权力,也不能随便安排安乐死。为了防止被安乐死或安乐死泛滥,必须要严格立法。

现在,虽然同意安乐死的人很多,但一旦实施起来,一定会有人,一会儿骂国家为减轻负担而让一些还能活的人提前死了。一会儿骂医院,还能治不给治了。一会儿骂家属,本来不应该死却让死了。

所以说,安乐死要考虑多方因素,不是本人要求就能进行的。当然,本人要求是首要条件。我再次声明,本人支持安乐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