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生活 > 正文

​商朝多少年共几代帝王?商朝多少年灭亡

2023-10-20 22:08 来源:促记网 点击:

商朝多少年共几代帝王?商朝多少年灭亡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发源于黄河流域中游,约距今4000年左右。商朝共存在约600年,历经31代君王。商朝的社会状况、地理环境等方面的变化,也影响了其帝王的政治决策与文化传承。商朝的谥号与历史人物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后世政治者研究思想源头的重要对象。总体来说,商朝是我国文明发展的重要时期之一,对后世政治文化产生重大影响。

一:商朝多少年共几代帝王

商朝一共有31个皇帝。

分别是:汤,太丁,外丙,中壬,太甲,沃丁,太庚,小甲,雍己,太戊,中丁,外壬,河亶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阳甲,盘庚,小辛,小乙,武丁,祖庚,祖甲,廪辛,康丁,武乙,文丁,帝乙,帝辛,商。

商朝的世系年代无定说,前后相传17世31王,延续600年左右。

扩展资料:

国号:

五帝帝舜时期,商人的始祖契帮助禹治水有功而受封于商邑(今河南商丘) ,就以“商”来称其部落(或部族)。 

君主仲丁时,商朝的国都开始了频繁的迁移。至盘庚时,又将国都迁至北蒙,改名为“殷“”, 国都才稳定下来,在此建都长达273年,因此,商朝又被后世称为殷或殷商。

“大邑商”或“天邑商”是商人对商先王宗庙所在的商国旧都商邑(今商丘)的尊称,在战争中称呼己方军队为“商方”。尚不明晰商人是否拥有对整体国家或族群的泛称。

参考资料

先公世系

商朝时一般把汤之前的世系称为先公,其世系如下:

黄帝—少昊(又名玄嚣)—蟜极—帝喾—契(约前2096年-前?年在位)—昭明—相土—昌若—曹圉—冥(前?年-前1875年在位)—王亥(又名振,前1875年-前1775年在位)—上甲微(前1770年-约前1720年在位)—报乙—报丙—报丁—主壬(也作示壬)—主癸(也作示癸,前?年-前1675年在位)—商太祖成汤

先王世系

汤至纣为先王,其世系如下:

1、前期:一般以盘庚迁殷把商朝分为前后两个时期。[38]

世系:一世 二世 三世 四世 五世 六世 七世 八世 九世[38]

名称:汤(1)→太丁 →太甲(4)→沃丁(5)[38]

外丙(2) 太庚(6)→小甲(7)[38]

中壬(3) 雍己(8)[38]

太戊(9)→仲丁(10)[38]

外壬(11)[38]

河亶甲(12)→祖乙(13)→祖辛(14)→祖丁(16)[38]

沃甲(15)→南庚(17)[38]

2、后期:自盘庚迁殷以后,商也被称为殷。[38]

世系:九世 十世 十一 十二 十三 十四 十五 十六 十七 十八[38]

名称:祖丁(16)→阳甲(18)[38]

盘庚(19)[38]

小辛(20)[38]

小乙(21)→武丁(22)→祖庚(23)[38]

祖甲(24)→廪辛(25)[38]

庚丁(26)→武乙(27)→文丁(28)→帝乙(29)→帝辛(30)

二:商朝多少年灭亡

商汤灭亡是有夏以来第二个被天下百姓诸侯覆灭的强大王朝,厉经六百余年的风雨前行,因其内政外交和腐杇惨爆的统治被天下人神共奋,才怨声载道,天下八百诸侯有一半归于西歧武王帐下,行仁义道德,替天行道,在牧野大战中一战而定天下,以七八万虎喷甲士,对阵商汤纣王七十余万大军,每行进五步七步,整肃军记整仪,令暴商大祸临头自愧不如,商隋故国,其命唯新。

不能以天下百姓民生大义为重,多为荒淫无度,肉林酒海,灯红酒绿,杀人如麻,忠奸不分,怨声载道,人神共诛杀的恶果。

三:周朝多少年

1.履,子姓,又称汤、商汤、成汤、武汤、成、唐,河南商丘人,在位12年(前1600-前1587),前1600年与桀大战于鸣条(今河南商丘),胜,灭夏。建立商,定都亳(今商丘谷熟镇),伊尹、仲虺辅政,要求臣属有功于民,勤力乃事。以宽治民、安抚民心、轻赋薄政、鼓励生产、施仁政德化天下、百姓亲附、政权稳固,阶级矛盾缓和、农业手工业发展、氐人、羌人纳贡归附、领土扩大、国力日强。百岁而崩,庙号太祖,祭名大乙、天乙。

2.胜,又名外丙、卜丙,太祖次子,在位3年(前1587-前1585),太祖长子太丁早逝,所以即位,伊尹辅政。祭名卜丙、外丙。

商朝多少年共几代帝王?商朝多少年灭亡-第1张图片-

3.庸,太祖三子,在位3年(前1584-前1582),伊尹摄政,朝政稳定、国力兴盛。祭名仲壬、中壬。

4.至,太祖嫡长孙,太丁子,在位12年(前1582-前1570),伊尹辅政,即位第三年开始任意发号施令,一味享乐,暴虐百姓,朝政昏乱,破坏汤令。为伊尹放逐到太祖墓地附近的桐宫,使其反省,伊尹摄政当国。在桐宫三年,悔过自责,伊尹还政,迎回亳都,修德,诸侯归顺,百姓安宁,国家稳定发展。庙号太宗。祭名大甲、太甲。

5.绚,太宗长子,在位29年(前1570-前1541),辅政功臣伊尹死,咎单辅佐。节用宽民、笃行汤法。谥号昭王,祭名沃丁。

6.辩,太宗次子,一代名君、履行汤法。祭名大庚、太庚。

7.高,太庚子,祭名小甲。

8.密,太庚子,小甲弟,在位12年,昏庸无能,荒废政事,国力衰落,诸侯不朝。祭名雍己。

9.伷,太庚子,小甲和雍己弟,在位75年,勤政修德,治国抚民,任用伊陟、巫咸掌政,天下大治,国运中兴,诸侯归顺,国力兴盛。三示之一(商朝三位有贡献的君主之一),庙号中宗。祭名大戊、太戊、天戊。

10.庄,中宗子,在位13年,初亳都遇河决之害,迁都于嚣(亦作隞,今郑州商城遗址)。击退东南方兰夷的进攻。祭名中丁、仲丁。

11.发,中宗子,仲丁弟,在位15年,王室衰落,姺国与邳国叛乱,后由东方属国大彭国平定。由于向诸弟妥协,造成了商王朝继承上的混乱,史称九世之乱,以致诸侯不朝。祭名卜壬、外壬。

12.整,中宗子,仲丁和外壬弟,在位9年,国力再度衰落,内外交困,为缓解王族内部的矛盾,北上迁都于相(今河南安阳内黄)。与方国征伐东南方的兰族和班方,使叛乱的诸侯重新安定下来。祭名戋甲、河亶甲。

13.滕,河亶甲子,在位19年,迁都到耿(今山西河津),次年,迁都到邢(今河北邢台)。后邢发生河患,迁都于庇(今河北邢台广宗)。数次出兵平服兰夷、班方等国,解除东南方的夷族对商朝的威胁。任用巫贤辅政,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国势再度兴盛。庙号中宗,祭名且乙、祖乙。

14.旦,祖乙子,多内乱,国力衰落。祭名且辛、祖辛。

15.逾,祖乙子,祖辛弟。祭名羌甲、沃甲。

16.新,祖辛子,沃甲侄,在位9年。祭名且丁、祖丁。

17.更,沃甲子,国运再度衰落,迁都到奄(今山东曲阜)。讨伐杞龙戎。祭名南庚。

18.和,祖丁子,在位7年,西征丹山戎。内乱不止,诸侯不朝,商朝再度衰落。祭名象甲、阳甲。

19.旬,祖丁之子,阳甲之弟,1300年迁回故都亳。后又迁都到殷(今河南安阳),推行汤令,整顿政治,发展经济,百姓安宁,诸侯来朝,国势再度振兴。庙号世祖。祭名般庚、盘庚。

20.颂,祖丁子,盘庚弟,在位21年,放弃盘庚的治国之策,国运又一次衰落。祭名小辛。

21.敛,祖丁子,小辛弟,在位21年,征伐东夷、鬼方等。制定商代祭祀制度。祭名小乙、小祖乙、后祖乙、亚祖乙。

22.昭,小乙子,在位58年(前1250-前1192),勤于政事,任用傅说、甘盘、祖己等贤臣辅政,励精图治,加强王权、改革祭祀,对土方、舌方、羌人等方国部落进行一系列战争,消除边患,利于边疆的开拓和发展,掠夺了大量财物和奴隶。使商朝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得到空前发展,史称“武丁盛世”。庙号高宗,祭名武丁。

23.(其名不详),篡位,甲骨文中有记载。

24.跃,高宗次子,在位7年,遵行礼制、积极孝悌,国力持续兴盛。祭名且庚、祖庚。

25.载,高宗三子,在位33年,文治武功,征伐西戎,完善祭祀系统,创造周祭之法,照顾民众,商朝中兴。庙号世宗。祭名且甲、祖甲。

26.先,世宗子,讨伐羌方。祭名廪辛。

27.嚣,祖甲子,廪辛弟,讨伐羌方,晚年信巫教,巫教势力大增,危及王权。祭名康丁、康且丁、庚丁。

28.瞿,庚丁子,在位34年(前1147-前1113),努力挽救国势,前1145年迁都黄河以北。前1133年迁都到沬(即朝歌)。西伐旨方、南征归国。在神权政治向王权政治转变过程中起到表率作用。但生性残暴,暴虐无道,贪于享受,国势渐衰落。祭名武乙。

29.托,武乙子,在位11年(前1113-前1102),杀周侯季历(即周文王姬昌之父)。祭名文丁、文武丁。

30.羡,文丁子,在位26年(前1101-前1076),征岛夷、淮夷、盂方。国势更加衰落。祭名帝乙。

31.受,帝乙嫡少子,在位30年(前1075-前1046),在内营建朝歌、重刑厚敛、严格周祭制度、改变用人政策、沉湎酒色、拒谏饰非。对外穷兵黩武,屡次发兵攻打东夷诸部落。在统治集团内部引发矛盾,动摇了商王朝的统治基础。前1046年牧野之战被周武王所率诸侯联军击败,逃到鹿台,自焚而死,享年49岁,祭名帝辛,商朝亡。

结语:商朝,我感受到了记录在甲骨上文字的古朴与沧桑,很难想象,这一个离我们这个时代近三千年的朝代是一个怎样的国度,他们的穿着打扮、衣食住行究竟是以怎样一种形态而存在的,我很是渴望的去了解。商朝的三示,指的是商朝历史上的三位明君,对国家具有重大贡献的君王,他们分别是:太甲、太戊、祖乙。我觉得可以再加上天乙、盘庚、武丁,就称商朝六示吧!除此之外,仲壬、沃丁、太庚、河亶甲、祖庚、祖甲也算得上是明君,能够使国家国力发展与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