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社会 > 正文

​从“火气”到“静气”,“最美的书”回归书卷气

2023-11-07 10:21 来源:促记网 点击:

从“火气”到“静气”,“最美的书”回归书卷气

身处触屏时代,为什么我们依然流连于 " 最美的书 "?6 日,2023 年度 " 最美的书 " 揭晓暨《2019-2021 中国 · 最美的书》在沪首发。正值中国 " 最美的书 " 评选 20 周年,25 件获奖作品将 " 出海 " 参与德国莱比锡装帧届 " 奥斯卡奖 " 的 2024 年度 " 世界最美的书 " 评选。

从爆发期过渡到平稳发展期,标新立异已很难成为图书设计标杆。突出书籍本身的书卷气、文本功效与纸质优势,成了书籍设计的新重心。如何奏好实用与艺术的二重奏?

评委之一、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张志伟认为,书籍设计应更加关注与文本的互动,而非夸张的工艺形式。将设计手段和表达方式用得恰到好处,懂得克制,创新才有价值。他认为,书籍设计应从 " 火气 " 到 " 静气 ",回归 " 书卷气 " 原点——注重读者阅读体验,任何抢夺内容的设计都是无效设计或过度设计。

二十年间,书籍审美发生巨变,评委祝君波谈到,如今更多在 " 美 " 与 " 用 " 之间寻求平衡点," 二十年前,大多数中国书籍是不讲究‘美’的,而是‘多快好省’赶印出来。此后一段时间,美的意识席卷中国出版业,但过度追求书籍‘艺术性’又置‘成本’于不顾,这同样是不现实的。" 当下逐步追求实用性与艺术性结合,把书籍看作 " 实用艺术品 "。

因此,本次评选第一轮淘汰了一些厚重的大部头," 尽管大部头也有其价值,但若忽略原文本、原语境去刻意斥巨资打造厚重感,会将‘厚重’变‘笨重’。"

获奖图书之一《画中有话——平阳木版年画》一反年画类大画册形式,以版式简单、形态小巧、突出刀工与色彩的质感赢得业内好评——精心装帧,不代表过度装帧,以真诚之心做真实之书,才是让书活过来、让读者与书籍对话的 " 最美 " 方式。

此外,不同类型的书要拎得清谁 " 台前 " 谁 " 幕后 ",如《展境:成都博物馆特展精选》贯彻 " 纸质展览馆 " 理念,无论书名还是文字,悄然退到幕后,陪衬出作为主角的展览图影。

书籍并不是高高在上的陈列品,而是真切地捧在读者手中的读物。《设计之外》正是 " 极简设计的代表 ",其封面仅印有书籍信息,作者和出版社信息都被隐去;印制工艺上,一反烫金工艺 " 匀实 " 状态,把由于试版的不平整导致的字体斑驳状态自然展示出来,微妙的创新让每位读者的书都是独一无二的。

《南京传薪録——中法汉学研究所未刊稿研究》书函是梯形异性造型,一套三本的开本不同,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编审周晨认为,这并不是标新立异,而是跟书稿原稿比例关系有关,这样的设计巧思反倒能够拉近读者与原书稿之间的距离。中国传统文化中的 " 留白 " 与 " 内敛 " 也在《拾乐》中体现出轻松闲适的意境。

阅读的舒适度与体验感,往往也在于视觉与触觉等多种感官的融合。比如,中国香港新锐设计师麦启桁认为获奖图书《行路观心》封面 " 摸起来就像踏在雪地上,带来柔和平静之感 "。这不恰是纸质书不可替代的优势吗?读者在翻阅中感受到节奏的变化,同书本共呼吸。

据悉," 最美的书 " 评选由上海市新闻出版局主办,自 2003 年创立已举办 20 届,共计 471 件设计作品入选,相关装帧艺术展及二十周年系列活动将陆续展开。中国 " 最美的书 " 已连续 19 年向 " 世界最美的书 " 报送 446 种图书,其中有 23 件作品获奖,2 件获金奖。

作者:许旸 孙彦扬(实习生)

文:许旸 孙彦扬(实习生) 图:主办方 编辑:孙彦扬 责任编辑:邢晓芳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